除了学区房 还有什么选择…(2)



分类:教育观察   阅读:

  其一,政策变动的风险加剧。毋庸置疑,教育公平是改革的大趋势,而近年来正是相关政策变动频繁的试水期。比如2019年苏州突然将学区房的学位锁定期从5年延长至9年,还有深圳罗湖有名校试图出台“住房面积50平方米以下限制入学”的政策,皆为明证。虽说各项政策能否全面推广,还是要看“疗效”,但总的来说,“多校划片”“学位锁定”,甚至“摇号入学”等治理学区房的政策大方向不会改变。这样一来,即便资本再想炒作,学区房也炒不起来了。

  其二,教育的投资价值下降,体验价值上升。如果从教育投资的角度看学区房,且不说学区房对口的名牌小学不一定能保证孩子直通名校,即便如愿以偿,教育回报也难以匹配学区房的高额投入。况且,在信息文明和体验经济的洗礼下,学习的体验价值日益凸显。比如,从体验中所汲取的创造性能力及不断提炼内化的智慧,将是一笔人生财富,而生活的幸福感也难能可贵。

  其三,技术的加持使得教育日益扁平化,名校垄断程度降低。家长为学区房“抢破头”,归根结底是为了争夺被名校攥在手里的名师等教育资源。而发达的互联网早已让名校资源通过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得以无边界、无差异共享;更别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师生转向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教学,再次展现了技术让教育量大面广地突破校园边界的可能。随着VR、5G、大数据等技术发展,课堂可能将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必要选项,名校垄断的权重也将日益被瓦解。

  其四,产业变迁势必将洗牌城市布局,眼下的教育格局也将被打破。改革开放以来,城市发展迅猛,新区不断拔地而起,而任何地区的教育质量最主要还是由其所聚揽的人口素质来决定的。产业发展聚集人才,而相关生活设施如交通、医疗、娱乐等社区化的配套越完善,就越能留住高质量的工程师、白领、金领等人群,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,滋养当地教育的土壤。比如曾经籍籍无名的北京回龙观,因为聚集了大量互联网企业的IT(信息技术)精英,他们的孩子“把爸爸妈妈辛苦买来的房,生生考成了学区房”。

  综上所述,天价学区房终将在各方因素不断调整发展中逐步退出历史舞台。而当学区房被赋予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,教育也将从拼家长、拼财富回归以孩子为本的育人本质。而对孩子来说,其实“最好的学区房,就是家里的书房”。

  一方面,父母以身作则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,父母在生活的每时每刻,甚至不在场的时候,都在对孩子进行教育;另一方面,孩子也能潜移默化地在这种氛围中养成学习的习惯。如果家庭有爱读书、爱学习的习惯,那么孩子也差不到哪里去;反之,若是没有学习的氛围,买再贵的学区房也不一定有用,只能是“昂贵的偷懒”——一种自我安慰罢了。

  由此看来,对投资者而言,当学区房的价值锚点被政策、教育理念、教育模式和城市变迁等方面的因素釜底抽薪,其估值也将向常态回归。

·上一篇文章:国内多所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?美国教授却提出要把清华北大从三流提升为二流,是太狂还是评价标准各异
·下一篇文章:体育家庭作业来了!这一题你打算怎么辅导孩子?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

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


上一篇:盘点国内外那些牛逼的辍学创业者们

下一篇:体育家庭作业来了!这一题你打算怎么辅导孩子?


  相关推荐
友情链接